Language Dropdown

Professional office design, inspire your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Inspiring the workplaces

Fed 決策/一口氣降息 2 碼護經濟 年底前會再降 2 碼

Weekly News Highlight

1.Fed 決策/一口氣降息 2 碼護經濟 年底前會再降 2 碼


2. 央行利率連 2 凍、升準 1 碼 加碼第七波房市管制祭 4 措施


3. 企業資產活化 前八月商用不動產交易 破千億


4. 預售屋交易驟冷 近五月新低


5. 店面增溫!今年 H1 台北億級店面交易量翻倍


6. 冠德拿下「信義兒福 B2 公辦都更」斥資 76 億蓋 26 層雙塔建築


7. 長庚養生村 排隊人潮爆發

1.Fed 決策/一口氣降息 2 碼護經濟 年底前會再降 2 碼
2024.09.19 經濟日報 I 記者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


美國聯準會(Fed)於美東時間 18 日下午 2 時(台北 19 日凌晨 2 時)宣布 2碼,基準利率來到 4.75~5.0%,這是 Fed 四年來首次降息,CNBC 形容,Fed以積極的開始啟動其降息周期,以捍衛經濟。

美國就業市場疲態盡顯,加上通膨也已趨緩,聯準會決策小組 FOMC 決議一次降息 2 碼,也確認了市場最近一周才轉向的預期正確無誤。

CNBC 報導指出,扣除在新冠疫情期間的緊急降息,FOMC 上次一口氣降息 2碼是 2008 年全球金融海嘯期間。

根據「點狀圖」,決策官員認為今年底前會再降息 2 碼,至 4.25%~4.5%,接近市場預期。

2.央行利率連 2 凍、升準 1 碼 加碼第七波房市管制祭 4 措施
2024.09.19 自由時報 I 記者陳梅英/台北報導

儘管聯準會 4 年來首度降息,台灣央行仍堅定走自己的路,基於銀行不動產貸款集中度攀高,央行擔心過多信用資源集中不動產恐影響金融穩定,央行在 6月調升存款準備率 1 碼(0.25 個百分點)後,9 月理監事會議再升準 1 碼,並加碼第 7 波房市管制,只要名下有房產的購屋者皆取消有寬限期,自然人第二戶貸款成數也下調至 5 成,且擴大至全國,公司法人購屋以及餘額貸款最高成數皆下調至 3 成。

央行此次修正「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辦理不動產抵押貸款業務規定」,自今年 9月 20 日起實施,最新的修正有下列四項,包含:

1. 新增規範自然人名下有房屋者之第 1 戶購屋貸款不得有寬限期。

2. 自然人第 2 戶購屋貸款最高成數由 6 成降為 5 成,並擴大實施地區至全國。

3. 公司法人購置住宅貸款、自然人購置高價住宅貸款及第 3 戶(含)以上購屋貸款之最高成數由 4 成降為 3 成。

4. 餘屋貸款最高成數由 4 成降為 3 成。

 

對於央行新增規範自然人名下有房屋者之第 1 戶購屋貸款不得有寬限期措施,房市專家解釋,一般而言,目前房貸寬限期(只繳息不還本)為 2 年,青安房貸專案最長 5 年。央行此次祭出的新規定則是自然人名下有房子(繼承、與他人共同持有或房貸已繳清均屬之),其第 1 戶房貸 9 月 20 日起沒有寬限期。

央行祭出第 7 波打炒房,且全面下修購屋貸款房貸成數主要是去年下半年起,房市交易成長回升,房價漲幅擴大,帶動購置住宅貸款年增率持續上升,至本年 8 月底為 11%,為 2006 年 5 月以來新高。另外,建築貸款年增率亦回升,至 8 月底為 5%,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率(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居高,至今年 8 月底為 37.5%,接近歷史高點之 37.9%。

央行 8 月 12 日至 21 日分別邀請 34 家本國銀行座談,以道德勸說方式,請其在不影響無自用住宅民眾購屋融資需求,以及業者推動都市更新、危老重建、社會住宅等配合政府政策相關用途,及企業購建自用廠辦等所需之資金前提下,研提未來一年自主管理之不動產貸款具體量化改善方案,改善信用資源過度集中不動產貸款情形。未來央行將定期審視各銀行改善成效,並透過實地查核,督促銀行落實執行改善方案。

為進一步強化管理銀行信用資源,抑制房市投機與囤房行為,並引導信用資源優先提供無自用住宅者購屋貸款,修正「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辦理不動產抵押貸款業務規定」,自今年 9 月 20 日起實施。

3.企業資產活化 前八月商用不動產交易 破千億
2024.09.19 工商時報 I 記者郭及天/報導


企業布局多元化資產配置意識抬頭,看好商用市場發展加速資產活化,信義全球資產統計,在芙蓉大樓、群創南科四廠這二件百億大案挹注下,前八月商用不動產交易金額已突破千億元,達 1,162 億元、年增 47%。


統計顯示,近五年來商用不動產交易金額均突破千億元,其中以 2022 年的1,777 億元最高,去年則回落至 1,335 億元。


今年包括怡華實業、長春樹脂、一詮精密、台達電、鈊象電子等企業,都投入逾 20 億元購置商用不動產,上市櫃公司總金額逾 10 億元的商用不動產交易合計達 26 件,顯示商用不動產市場交投仍相熱熱絡。


在各類商用不動產中,又以占比逾半的工業地產成長 184%最高,主要來自產業自用擴廠需求增加,企業盤點手中閒置資產啟動活化策略,經由處分、售後回租、重建開發、出租等方式來提高資產效益,好貨釋出市場,自然會吸引有擴廠需求的買方目光,如群創光電以 171 億元出售南科四廠給台積電,友達光電以共 81 億元處分台南廠、中科后里部分廠房,買方為記憶體大廠美光。


信義全球資產總經理林三智表示,活化資產無論是對企業本身或整體產業都有正向影響。閒置資產重新規劃、買賣、開發,可提升不動產使用效率,賣方可運用處分後的資金優化公司財務結構,或運用於研發新技術,支持公司永續發展,可讓企業更有彈性地面對金融市場各項變動。


對於買方來說,取得符合需求的商用不動產,可加速策略據點與供應鏈布局、挹注產能、提高公司營運效益。
其次,企業策略性處分閒置資產,還有尋找合作夥伴的企圖心,不僅著眼當下與買方進行商用不動產買賣交易,從長遠性考量來看,還希望與買方有更進多面向的合作互動,結成事業夥伴創造加乘效益。

4.預售屋交易驟冷 近五月新低
2024.09.17 工商時報 I 記者郭及天/報導


股市高點修正,衝擊房市信心,根據最新預售實價揭露顯示,7 月預售全台交易量 1.26 萬件,寫下近五個月新低、月減 22%。房仲業者分析,房貸之亂發酵也波及預售市場,非首購的預售購屋人開始擔憂未來交屋的核貸問題,後續可觀察 8、9 月份預售市場交易量,是否對於預售市場產生衝擊。


一般全台預售屋單月交易量若逾 1 萬件,即代表景氣熱絡,2022 年~2023 年上半年單月交易量多在 1 萬件以下,在去年 7 月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上路之後,全台的預售屋交易量隨著景氣轉熱而快速成長,去年 10 月超過 1 萬件,今年 3 月成長至 1.3 萬件,5 月及 6 月更爆出 1.6 萬件的交易天量。

不過,相較於過去一年以來交易件數逐月成長,今年 7 月則出現近一年來首見的降溫,單月交易量跌破 1.3 萬量,買氣熱度約回到今年第一季時的水準。

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7 月下旬銀行緊縮銀根、房貸錢荒開始發酵,雖然預售到交屋還有一段時間,不過購置預售案除了一般自用需求外,也有置產型的買方,現在預售交屋房貸也不若先前容易,非首購的買方也會擔心未來是否交屋時也會遇到類似問題,房貸緊縮事件初期市場通常比較恐慌。

加上條件佳的個案上半年熱銷,新推案跟不上,7 月又碰上股市創高後的大幅回檔,都影響 7 月預售市場,出現大幅降溫。目前陸續有些案場傳出來人量減少,加上營建類股指數也出現一波修正,上半年房市熱銷狀況已經過去,未來預售市場可能會回歸理性購屋的氛圍。

與房市景氣處於頂峰的 6 月相較,7 月全台各主要都會區的預售屋交易件數出現明顯縮減,台中跌破 3,000 件,新北市、高雄跌破 2,000 件,台南跌破千件大關。


以減少幅度來看,台北市、新北市分別月減 38%、27%,新竹縣市月減 39%,減幅為各都會區最大,台中、台南、高雄月減幅也在 2 至 3 成間,僅有桃園交易量維持較平穩,月減幅僅 3%。

5.店面增溫!今年 H1 台北億級店面交易量翻倍
2024.09.18 工商時報 I 記者郭及天/報導


台北市新生北路三段巷內,雙城街商圈附近的一處獨棟洋房老宅,過去為飛虎將軍故居,目前已被文化部列為歷史建築,由特色私廚經營承租中,根據實價登錄顯示,今年 6 月一自然人以 1.25 億元,買下約 188 坪的 1~2 樓帶租約店面,讓新買方直接當起現成房東。


台灣房屋中山民生加盟店店東蕭佑寯分析,該店面鄰近捷運中山國小站,附近是雙城街商圈及晴光商圈,擁有一定客群人潮,不過店面位在巷內,雖然不是正商圈範圍,但是因建物原為 1940 年代末期落成的高階軍官宿舍,據傳曾為飛虎將軍陳納德、陳香梅夫婦的故居,建築設計聚中西式風格,經過修整重建後,出租給餐飲業,餐點以特色料理為主,前三年每月租金為 28.1 萬元,且承租第 4 年起到第 5 年,租金調整為每月 28.7 萬元,店面毛投報率為 2.7~2.76%,投報表現頗亮眼。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疫後國旅爆發,聚餐需求也相當熱絡,由於近年消費者高價消費餐飲接受度增加,對於餐飲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廚藝、服務、裝潢要好,餐廳若具有話題性,更能透過社群傳播口耳相傳,因此地段好,或是建築空間特殊,有故事的店面,頗能吸引經營高價的餐廳業者,而帶租約賣,也能吸引長期置產者的目光。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進一步統計,近兩年台北市的億級一樓店面交易狀況,而去年上半年則僅 9 筆,平均單價為 124.8 萬元,中山區交易最熱,有 4 筆;而今年上半年已累計 17 筆,店面平均單價 181.6 萬元,其中又以大安區從去年零交易,今年有 9 筆億級店面成交,成為高價店面熱區。


張旭嵐分析,大安區店面因單價總價皆高,過去幾年鮮少交易,不過隨著大巨蛋去年底啟用,活動賽事動輒吸引數萬人潮,帶動商圈復甦,周邊零售和餐飲消費商機也活絡起來,使東區店面交易今年也有明顯回春跡象。


第一建經研究中心副理張菱育指出,對於投資店面的房東而言,過去台北市店面投報率大多以 2%為投資標準,但近年隨著貸款利率逐漸調升,租金收益利潤也相對被壓縮,投報率在 3%以下的商用型不動產,恐怕僅能打平貸款金額,因此不少店面租賃合約,會載明租金定期調漲幅度,且知名品牌或連鎖業者具穩定、長期經營能力,更吸引新買家入手。」

6.冠德拿下「信義兒福 B2 公辦都更」斥資 76 億蓋 26 層雙塔建築
2024.09.16 自由時報 I 記者朱語蕎/台北報導


台北市信義區的「兒福 B2 公辦都更案」日前完成出資人綜合評選,最終由冠德建設獲得最優申請人資格,將以時尚設計、多元共融為主題,規劃興建一棟26 層住辦大樓,與一棟 20 層住宅大樓,全案投資金額約 76.15 億元,將於今年底完成簽約,於 2031 年完工。


「信義兒福 B2 案」位於台北市信義區,距離捷運市政府站僅約 350 公尺,基地面積共計約 2450 坪,土地使用分區為第三種住宅區。依據市場調查及都市再生計畫,以「職住一體」規劃住宅及共享辦公空間。


冠德建設表示,將與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共同合作,以「我們的群島」為核心概念,呼應大五分埔地區的服飾產業發展願景,結合住宅與新創,打造時尚設計的種子基地。


國家住都中心表示,住辦大樓將設有產業種子基地、工作坊空間、彈性擴充辦公單元以及帶有設計風格的出租住宅,建築內部特別留設共享空間提供社區住戶使用;住宅大樓低樓層另設有店鋪、托嬰中心與庇護工場,讓在地生活機能更完善,滿足年輕家庭的育兒照顧需求,實現社區共享、多元共好的共融生活
場域。


此案建築結構均採 SRC 鋼骨鋼筋混凝土,採 9×9 公尺模組化單元,除提升空間使用效益與彈性,也確保工程品質、效率與安全性。營建工程則導入預鑄工法,使用鋁製模板與循環建材,減少營造廢棄物,並以永續進行整體規劃,以密集綠覆固碳為城市降溫、加強建築能效減少碳排,目標取得綠建築鑽石級、智慧建築黃金級、新建建築能效 1^+級、耐震標章等認證。


為延續大五分埔在地服飾產業發展,冠德建設也將攜手 MUJI 成立社會企業「Good job center」,預計挹注天使基金營運種子基地,孵育在地時尚設計產業。在社區生活部分,未來將邀請職人駐村,舉辦多元藝文活動與設計學堂,增添社區活力。冠德建設將認養鄰近公園綠地,用公共藝術重現在地歷史水圳意象,打造全新的開放空間。

7.長庚養生村 排隊人潮爆發
2024.09.17 經濟日報 I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


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 20 年前創辦的長庚養生文化村,今年有望轉虧為盈。長庚養生文化村主任杜素珍表示,受到戰後嬰兒潮退休影響,加上國人觀念轉變,目前有意入住長庚養生村的排隊人潮大爆發,現在每月接受 250 件入住申請,入住總人數 1,352 人,有 2,500 人排隊等待入住,等待時間長達一年半。


長庚養生文化村 2005 年 1 月成立,明年元月將滿 20 年,當年王永慶以無償捐助方式提供 34 公頃土地提供養生村建置,雖然土地是零成本,但是硬體建設及相關服務設施投入 80 億元。經過多年推廣,據了解,目前每年支出約 4 億元,收入已可達 3 億元以上,養生村目標今年有望轉虧為盈。


長庚養生村早年創辦時,王永慶希望能扮演高齡產業的研究及示範場域,因此開放長庚醫療體系及外界廠商開發的創新技術及產品可在養生村內試用,試驗成功後再推廣至整個高齡產業市場。台塑集團也透過醫學發展中心,在養生村內進行創新醫療數據的蒐集及研究,期待能在未來開創百億元的市場商機。

 

杜素珍說明,長庚養生村總共規劃 A、B、C 三座建築,除 B 棟尚未動工興建,A棟 716 戶已住滿,C 棟至今已入住 420 戶。目前養生村共長住 1,111 戶,入住長者共 1,352 人,但仍有 2,500 多人在排隊,若以養生村每月接受 250 件入住申請的速度,等待入住的時間長達一年半。

 

為接納不斷增加的銀髮長輩入住需求,在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董事長王瑞慧的規劃下,C 棟建築今年起一連三年將持續擴增入住房間,今年 6 月先增建 133戶,明年再增 98 戶,直至 2026 年共要新增 406 戶。

 

杜素珍表示,長庚養生村成立時,由於地點在林口偏遠位置,國人對住進養生村的觀念仍不普及,直到近幾年因戰後嬰兒潮退休人口愈來愈多,觀念逐步轉變,尤其疫情爆發後,入住情形從早年泛人問津,轉變到現在的一位難求,「很佩服創辦人 20 年前就有此遠見」。

Share the Post.

Latest Articles

Project Development l Interior Design

We're here to inspire your workplace.

CONTACT US

About Us

Menu
Email
Phone
Line
Line
Phone
Email